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41285億元,同比增長14.7%;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軟件業務收入94994億元,同比增長17.7%。全行業整體收入規模達到236279億元,同比增長16.6%。全年,電子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5.7%,高于全國工業平均增速6.1個百分點;軟件業收入增速高于第三產業增速9.5個百分點。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2月11日,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接受央廣網書面采訪,就行業經濟發展前景、如何解決“卡脖子”技術等熱點問題進行回應。
央廣網:2021年我國電子信息行業整體發展的情況如何?能否按細分行業介紹一下。
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2021年,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交織影響的復雜外部環境,我國電子信息全行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砥礪攻堅、奮發作為,實現了行業的穩定發展和“十四五”的良好開局。
從規模和增速來看,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41285億元,同比增長14.7%;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軟件業務收入94994億元,同比增長17.7%。全行業整體收入規模達到236279億元,同比增長16.6%。全年,電子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5.7%,高于全國工業平均增速6.1個百分點;軟件業收入增速高于第三產業增速9.5個百分點。
從產業投資來看,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22.3%,增速比上年提高9.8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工業平均增速11.0個百分點。尤其是,近兩年我國集成電路相關領域投資活躍,實現半導體器件設備、電子元件及電子專用材料制造投資額的大幅增長。
從對外貿易來看,2021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外貿進出口雙雙保持較快增長。根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全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9795.8億美元,同比增長26.2%,增速比上年提高19.9個百分點;進口8373.3億美元,同比增長22.8%,增速比上年提高15.8個百分點。
從技術創新和支撐帶動來看,2021年,我國電子信息行業的基礎性、通用性技術研發取得重要進展。在量子計算、高端芯片、高性能計算機、網絡架構、基礎操作系統、衛星互聯網應用、工業互聯網及智能制造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同時,基于自身技術實力的提升,電子信息行業不斷為其他產業“賦能”,已成為融合發展的“潤滑劑”“加速器”,在推動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細分領域發展來看,呈現出兩個特點:
一是產業鏈上下游發展態勢分化較為明顯。2021年,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和芯片短缺等因素影響,電子信息制造業中,處于產業鏈不同環節的主要細分領域發展呈現較為明顯的分化態勢。從主要產品產量來看,上游基礎類產品產量增長較快,如鋰離子電池產量增長22.4%、光伏電池產量增長42.1%、集成電路產量增長33.3%、光纜產量增長11.6%。另一方面,終端消費類產品和通信系統設備,產量增勢緩慢或同比下降,如手機產量小幅增長7.0%、彩電產量同比下降3.6%、程控交換機產量下降2.0%、移動通信基站產量下降39.4%。
二是新興熱點領域加速成長。集成電路領域,盡管疫情對產業鏈、供應鏈的影響依然明顯,但是面臨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技術換擋期和產業鏈重組機遇期,我國集成電路市場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預測,2021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預計增長18%左右,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將首次突破萬億元規模。新型顯示領域,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顯示面板生產基地,產業整體規模進一步增長,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加速改善,國內上游企業逐漸壯大,部分核心裝備實現零的突破,產業鏈協同效應顯著提升。光伏領域,2021年,行業克服重重困難,取得優異成績。全年,我國多晶硅和光伏電池產量分別增長16.9%和42.1%;全國光伏新增裝機5488萬千瓦,為歷年以來年投產最多。此外,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領域,在技術、政策和市場多重因素驅動下,均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
央廣網:目前行業有哪些特點?預測一下,2022年,行業將面臨哪些挑戰?有哪些利好?
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實現了較高增長、較低通脹、較多就業的優化組合,電子信息行業發展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從2022年的形勢來看,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增多,挑戰上升。從國內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存在缺煤、缺電、缺芯、缺柜、缺工等問題;從國際看,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從電子信息行業角度來說,除共性的宏觀環境因素外,技術打壓以及行業自身的產業鏈、供應鏈不完備問題,是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未來發展的主要著力方向。
我國整體經濟發展也有很多有利條件:一是我國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前景廣闊、長期向好的特點沒有變,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保持經濟平穩可持續發展。二是我國堅定實施的擴大內需戰略,將為2022年的經濟發展注入內生動力。三是我國充足的宏觀政策空間,以及較多的政策工具將有力防范外部沖擊,確保經濟平穩運行。從電子信息行業角度來看,近年來,國家積極推動新基建發展,把電子信息、智能制造列為重點方向,出臺了大量的政策規劃,為電子信息制造業以及下游應用行業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發展機遇。
預計2022年,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生產和投資將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出口也將保持正增長。